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巧借“互联网+”强劲东风 开州农副产品畅销全国

    信息发布者:laiyangshu
    2017-05-27 17:45:09    来源:开州日报   转载

    巧借“互联网+”强劲东风 开州农副产品畅销全国


        近年来,随着“互联网+”趋势的加速,全国各地都兴起了网售农产品和土特产的浪潮。我区借“互联网+”东风,将优质农副产品畅销全国各地。去年,我区快递输出达1.5亿元,其中60%为优质农副产品。
        

     “互联网+”提高农副产品销量
        

     近日,开街创谷“电商孵化园”富友公司负责人王雨正在承接网上冰薄月饼订单。王雨介绍,从年初到现在,公司已接到来自全国各地200张订单,其中最大一张总额达10万元。
       

     “近两年,我们月饼销量增加了30%,主要增量来自网络销售。预计再过几年网络销售将占大头。”王雨说。
       

     据了解,富友公司5年前开始在网上销售冰薄月饼,但受物流和广告推广成本影响,网销月饼属赔本赚吆喝,商家赚不到利润。近两年来,随着我区电商基础越来越扎实,网销月饼所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可观。
        

    “现在,我区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越来越好。跟前几年相比,物流快递成本减少了60%,电商人才也越来越多。”王雨告诉记者,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,为产品销售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。
       

     “互联网+”加快农副产品“走出去”步伐
       

     除了冰薄月饼,我区的柑橘、土李子、腊肉、雪梨等一大批优质农副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大放异彩。以土李子为例,我区去年出产的土李子一半以上都是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,卖价也达到了八九元/斤。以前不温不火的李子产业通过电商的带动瞬间成了“香馍馍”。
        

    “去年,我们一个客户光是卖李子,3个月就挣了10万元。”位于平桥片区的某快递店负责人张艳红告诉记者,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区农副产品带来了丰厚利润。
       

     “电子商务的发展,不仅加快了我区农副产品‘走出去’的步伐,也直接提高了农副产品单价,带动了农户增收。电子商务打通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和物理格局,促进了我区农业产业快速发展。”区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徐宏鑫说。
       

     “互联网+”促进农副产品转型升级
       

     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,一方面为我区优质农副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空间,另一方面促进本土农副产品越来越注重产品品质、包装以及文化内涵的挖掘,以求在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产品中脱颖而出,吸引消费者目光。
       

     “电子商务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已经触网销售的生产企业,更加注重产品品质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形象的包装。”徐宏鑫分析。
        

     据统计,去年,我区快递出单件中农副产品占了大半,总量达216万件,增长了30%;全区销售农副产品的电商企业和个人也达到了800家。南门红糖、春橙、土李子、冰薄月饼等一大批独具开州特色的电商品牌渐渐兴起,成为了我区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去的排头兵。
       

     徐宏鑫表示,下一步,我区将打造农副产品区域公共品牌,整合所有农副产品包装成一个品牌进行整体推广营销;建设线上线下特色馆;实施万名电商人才培养计划,重点针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养殖大户进行电商技能培训;优化完善现有的农副产品质量追溯体系,提高产品质量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